评论交流

母校,有我梦里最美的身影

出处:宣传部(统战部)  文字:范晓萍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23-05-31
字体:放大 缩小

《忠魂曲》里有“记得当年清水塘”的唱词,在我内心深处一直记得的是当年的母校——湖南艺术学校。如今,艺校已经升格为天天游戏吧,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还是常在我梦里出现,那里有我难以忘怀的老师们最美的身影。

我于1990年考入湖南艺术学校学习越剧,成为一名定向委培生。我还清楚记得负责招生的老师一位是尤琴芬老师,一位是葛剑飞老师。后来,尤老师成了我的唱腔老师,葛老师成了我的身训老师。我们的班主任是支涛老师,现在是天天游戏吧副院长,她比我们大七八岁。如果说当时的我们还是小丫头的话,她也只是个大姑娘,而且还是第一次当班主任。正因如此,支涛老师在带班和教学过程中很努力、很辛苦,她既严格要求,又像大姐姐一样关心、爱护我们,让我们在艰苦学习的同时又感受到了温暖。母校四年的滋润和涵养,老师四载的培育与呵护,让青春懵懂的我,开启了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满怀着希望步入神奇的越剧艺术殿堂。

走出校门后的道路并不像年少时梦想的那样一帆风顺。1994年,从艺校毕业后,我来到了地处长江之北,语言、风俗与湖南截然不同的南通,期待能在越剧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因为当时大环境的影响,传统戏曲的生存受到极大挑战。初出校门的我一度感到苦闷和迷惘,同到南通的四个湖南籍小姐妹中有三个都选择回了湖南老家,改了行当。我内心也为此挣扎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选择了越剧。这样的选择,这样的毅然决然来自于当年母校老师的谆谆教导。在传授专业的同时,尤琴芬老师和葛剑飞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学艺要先学德,板凳甘坐十年冷。这些朴素的言语影响了年少的我们,让戏曲种子在我们内心逐渐生根、发芽、开花。老师们言犹在耳,我没有在迷茫中走得太远,艰难的艺术之路磨砺了我。无论生活如何窘迫,都无法割舍我对越剧的情感,无法断裂母校给我的精神滋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母校不仅给了我努力前行的精神力量,更让我在向空飞翔、展开翅膀的时候,给予我能量。如果说,我对范派艺术有一定的积累和体会,如果说我在艺术上有了一点小小的成绩,那我也清楚地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是母校老师为我在专业上的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吃水不忘打井人,每当鲜花在我眼前绽放,我都能在花香中看到母校老师美丽的身影。

   母校的老师曾经叮嘱我,用学校四年所学知识去应对四十年的越剧艺术人生,这是远远不够的。一晃毕业都快近三十年了,我始终没有忘记老师们最初的叮咛。我珍惜每一次进修和学习机会,努力向前辈、名家、同仁请教,细心琢磨,不断消化。我把每一次登台演出都当成一次检阅,然后反思、总结、纠正、提升。毕业后,班主任支涛老师还多次在我专场演出和推出新戏的时候给予指导帮助,我深深体会到:学无止境也是母校植入我内心的精神财富。

我想,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我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激之情。如果可以,我愿回到当年的美好时光,再一次在母校的校园里,追寻那些永远美丽的身影。

(作者系1990级越剧班毕业生、现南通艺术剧院副院长兼越剧团团长)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吕祖谦勤廉思想的当代启示下一篇: